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中医证候、舌象等临床资料的调研,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规律.结果本研究收集调查问卷的58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916,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适于因子分析.应用大似然估计法共提取出13个公因子,筛选出具......
作者:李毅;樊新荣;刘力;刘艳;王捷虹;王小平 刊期: 2017- 10
-
参斛复方不同剂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参斛复方不同剂型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30例,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基础治疗,试验组予冠心病基础治疗+参斛复方中药破壁饮片(3.59/袋,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冠心痛基础治疗+参斛复方合剂(每次50mL,每日2次),各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治疗......
作者:朱盈盈;李亮 刊期: 2017- 10
-
肺泰胶囊联合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含肺泰胶囊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方案为3H-R-Z-E/6H-R-E),治疗组加服肺泰胶囊2.5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5、8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治疗3、6、9个月末的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治疗1个月末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和治疗9个月......
作者:王姬;郑雁;冯马龙 刊期: 2017- 10
-
电针内关预处理联合α2AR激动剂对老年下肢骨折术中cTnI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联合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激动剂在合并高血糖冠心病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对应激抑制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电针组(N组)、α2.AR激动剂组(D组)和针药复合组(Z组),每组20例.检测各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min(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
作者:周正清;沈华;陈轶菁;陈潇毅;朱俊;陈磊;陈云飞 刊期: 2017- 10
-
基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证方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基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证方法”论治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将300例冠心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接受“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证方法”指导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血瘀证辨治方法,疗程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包括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计分)和次要指标(包括硝酸甘油停减情况......
作者:王安璐;罗静;于美丽;高翔;张贺;寇娜;车方远;陈卓;李金根;徐浩;史大卓;陈可冀 刊期: 2017- 10
-
康氏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肝组织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rachidonoylethanolamine,AEA)、2-花生四烯酸甘油(2-arachidonoylglycerol,2-AG)、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receptor1,CBR1)mRNA、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receptor1,CBR2)mRN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作者:陈少东;张利敏;王瑶瑶;毛乾国;王宏国;庄鸿莉;蔡洋;罗晨;梁惠卿 刊期: 2017- 10
-
加减黄芪防己汤在喉癌术后放疗引起的迟发性淋巴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减黄芪防己汤在喉癌术后局部放疗引起的迟发性淋巴水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喉癌手术后放疗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包括20例部分喉切除及10例全喉切除病例,对照组中有13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仅予常规调强放疗.中药治疗组有16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行调强放疗同时给予黄芪防己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中药疗程为10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利用改良M川er和LENT-S......
作者:陈莉莉;秦照军;李苏;刘济生 刊期: 2017- 10
-
藏药四味黄芪散对慢性低氧损伤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藏药四味黄芪散对慢性低氧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海拔5000m),每组再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分为1、3、7、15、30天等5个亚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为常氧对照组,暴露于西宁大气环境(海拔2260m)不干预.低氧药物组予藏药四味黄芪散混悬液(0.1g/100g)灌胃,低氧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30天.分别于暴露低氧时间结束后检测......
作者:李胜;孙莉;靳国恩;李生花 刊期: 2017- 10
-
三步序贯法对哮喘模型大鼠激素撤减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步序贯法对哮喘模型大鼠激素撤减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普米克令舒组及三步序贯组,每组30只.哮喘大鼠激素撤减模型建立方法:以卵蛋白加氢氧化铝致敏,卵蛋白激发,自激发之日开始,于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0.5mg/kg腹腔注......
作者:田彦;崔红生;李长安;秦芳芳;高誉珊;秦阳;李倩男 刊期: 2017- 10
-
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重排的影响
目的研究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高分化人食管癌细胞TE1、Eca109及低分化人食管癌细胞TE1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药)及启膈散(100μg/mL)组.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食管癌细胞形态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微丝排列的影响.采用细胞阻抗检测技术检测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同基质黏附力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启膈散组食管癌细胞TE......
作者:史会娟;石冬璇;李晶 刊期: 2017- 10
动态资讯
- 1 益气滋肾颗粒对IgA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 3 温针灸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软骨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丹酚酸B和延胡索乙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 5 周仲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中西医学契合观
- 6 虚证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益气润肠液对其影响
- 7 睡眠障碍中医相关理论探讨
- 8 中药更年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启示
- 9 降糖补肾方对糖耐量低减患者干预治疗的影响
- 10 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血栓形成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11 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 12 中药对恶性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 13 黄芪、当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4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从理论创新到技术挑战
- 15 化痰通络方对IL-1β刺激的R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NF-α和aFGF的影响
- 16 爱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 17 清热益胃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127例
- 18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支架植入后靶血管血流改善作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19 解毒生肌方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 20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