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黄芪通脉合剂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通脉合剂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ASO患者(Ⅰ、Ⅱ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黄芪通脉合剂,对照组用γ-月见草-E胶丸和复方丹参片,疗程1个月;观察黄芪通脉合剂降低血液粘度、血脂和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内皮素(ET-1),升高一氧化氮(NO)等作用;并做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黄芪通脉合剂治疗ASO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1.67......
作者:鲁东志;荣文平;周涛;孙敬昌 刊期: 2002- 09
-
中药明目汤对白塞氏病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明目汤对白塞氏病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中药明目汤联合环孢霉素A(CSA)和小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中药组14例)与单纯CSA结合皮质类固醇(单纯西药组14例)治疗白塞氏病葡萄膜炎相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葡萄膜炎复发时均有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TH升高,TS降低,TH/TS升高,治疗1个月后均为TH降低,TS升高(P<0.05,......
作者:周婉瑜;李越虹;麻柔;许勇钢 刊期: 2002- 09
-
中药肾病合剂减少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肾病合剂对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以肾病合剂配合强的松治疗儿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68例(中西药组),并随机设立强的松组33例(西药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年复发率中西药组为14.3%,对照组为59.3%,中西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治疗前血清皮质醇、IgG、IgA及CD3、CD4、CD4/CD8、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或P......
作者:李新民;马融;李少川;孙希焕;郝瑞芳;任勤;胡淑萍;袁志毅 刊期: 2002- 09
-
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近期疗效和6个月~24年的随访结果.方法:198例HLD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二巯基丙磺酸,同时口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进行强力排铜治疗;出院后予二巯基丁二酸和青霉胺交替服用,并同时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以维持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临床痊愈、显效及改善分别为22例(11.11%)、15例(7.58%)及131例(66.16%),愈显率18.69%,......
作者:杨任民;程楠 刊期: 2002- 09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
作者:陈芝芸;严茂祥;项柏康 刊期: 2002- 09
-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研究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6例,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41例和健康人10名对照.在辨证基础上,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等指标.结果:(1)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AI增加;(2)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p53、Bcl-2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脾胃湿热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结论......
作者:李灿东;高碧珍;兰启防;陈源清;罗庆禄 刊期: 2002- 09
-
复方桃仁软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桃仁软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复方桃仁软肝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普通保肝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
作者:李明;王爱珍;杨齐英;阮翠娟;甘建和;丁龙其 刊期: 2002- 09
-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补肾活血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41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追踪观察远期疗效及肾脏形态学、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90.24%(37/41例)、86.67%(26/3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完全治愈率分别为70.73%(29/41例)、30.00%(9/30例,P<......
作者:卢玲;梁冰;赖申昌;马晓露 刊期: 2002- 09
-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转移的食管癌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1年6月,应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食管癌,并有钡餐透视、X线摄片、内窥镜或CT检查所见;(2)不适宜手术、放疗和常规化疗或拒绝上述治疗及上述治疗后复发转移者;(3)年龄≤70岁;(4)KPS评分≥50分;(5)预计生存≥3个月;(6)心肝肾功能及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7)知情及同意治疗者;(8)有随访可能......
作者:焦智民;王俊生;杜景富;王玲 刊期: 2002- 09
-
中药2号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50例
自1997年以来,笔者利用自制中药2号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治疗50例口腔扁平苔藓,并与单纯注射转移因子治疗50例患者进行对照,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群强;杨华;周芳;翦新春;凌天牖 刊期: 2002- 09
动态资讯
- 1 新癀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
- 2 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手术结局的影响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48例
- 4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 5 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继发性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黄芪汤组分的干预效应
- 6 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 7 健脾益气活血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 8 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 9 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前后盆腔血流动力学分析
- 10 危重病患者足三里穴内组织氧监测的临床观察
- 11 中药对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的影响
- 12 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Desmin及CD2AP蛋白的影响
- 13 CONSORT声明:提高平行随机试验报告质量的修订建议
- 14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患者实验室指标判别分析
- 15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现状
- 16 补阳还五汤上调miRNA-210表达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 17 氧化损伤类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调心方的作用
- 18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信息密度与翻译策略和方法
- 19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
- 20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