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
作者:毛威;叶武;刘强;黄兆铨;陈申杰;秦南屏 刊期: 2001- 09
-
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4周,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与同期西医常规治疗22例(对照组)作比较。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小鼠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
作者:连粤湘;龙晓英;吴婉芬;尹炽标 刊期: 2001- 09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
作者:马晓昌;尹太英;陈可冀;史大卓;徐凤芹;毛节明;陈明哲 刊期: 2001- 09
-
中西降压药的成本—效果分析综合评价
目的:观察4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及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并对4种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CEA)。方法:将29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疗程均为6周。QOL测定采用SF-36量表,CEA综合评价采用效果决策模式。结果:按综合评价得分高低依次为:吲达帕胺(3.65)、复方羚角降压片(3.55)、苯磺酸氨氯地平(2.90)、盐酸苯那普利(2.35)。结论......
作者:王悦;李鲁;何炳荣;张融碧 刊期: 2001- 09
-
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及对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对哮喘患儿血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素细胞(CEC)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中药组,分别在急性期、缓解期进行检测ET-1、NO、CEC,1年后两组各随访20例,观察哮喘的发作次数及ET-1、NO、CEC变化。结果:小儿哮喘急性期ET-1、NO、CEC明显增高。加用中药组血清ET-1、......
作者:孔令芬;郭鲁红;郑秀英;阎兴洪;徐霖;付桂才 刊期: 2001- 09
-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
作者:邓银泉;范小芬 刊期: 2001- 09
-
中风病舌诊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彩色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客观观察了378例中风病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结果: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中以暗红舌多,共128例(33.86%),暗红舌与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红舌、青紫舌相比,其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本组378......
作者:崔敏圭;顼宝玉;黄世敬;翁维良 刊期: 2001- 09
-
清肝冲剂与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从临床、生化、病理三方面评价清肝冲剂、补肾冲剂两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探讨中医治疗丙肝的治法治则。方法:慢性丙肝患者66例,其中清肝冲剂治疗组(清肝组)36例,补肾冲剂治疗组(补肾组)18例,两方均每次30g,每日3次,连服6个月;空白对照组12例。动态观察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均可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
作者:任进余;王灵台;雷成多;马文奇;陈建杰;马启明;雷继刚 刊期: 2001- 09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观察
1997年5月~1999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78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88例,其中男118例,女70例,年龄12~56岁,平均(32.35±11.61)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78例,其中男110例,女68例,年龄13~53岁,平均(33.89±11.41)岁。所有病例病程3~20年;主要症状为流脓涕、......
作者:毛承深;胡娟 刊期: 2001- 09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1年2月~1998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反酸,呃逆,吞咽痛;内镜见食管粘膜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并有溃疡。排除食管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重要脏器疾患。全部病例分为3组,每组18例,其中A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C组为单纯中医治疗组。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
作者:戴尚景 刊期: 2001- 09
动态资讯
- 1 中西医结合医学将成为我国主流医学
- 2 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 3 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化疗所致呕吐98例
- 4 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 5 化痞散外用治疗瘢痕疙瘩28例
- 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
- 7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8 醒脑静与纳络酮联用治疗安定中毒的临床观察
- 9 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2007)在穗召开
- 10 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
- 1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从理论创新到技术挑战
- 12 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NF-κB/Tolls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
- 13 复方雷公藤外敷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 14 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 15 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及有效组分干预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效应与机制
- 16 失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5-HTTLPR/5-H TTVNT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 17 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对系统性硬化病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 18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TNF-α、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
- 19 基于四诊信息决策支持的中医健康评价体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 20 从肿瘤转移相关因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的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