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益肾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T2DM合并CA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对照组136例.终纳入病例数为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33例.对照组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益肾活血化痰方.两组均观察用药12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断,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血流速度[颈总动脉舒张期小血流速......
作者:陈小英;郑关毅;林侃;傅开龙;陈秀英 刊期: 2018- 11
-
二至天癸方对IVF-ET患者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至天癸方干预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分子p-Akt、PI3K及与通路相关的Bad水平对肾气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VF-ET的肾气虚不孕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二至天癸方结合IVF-ET治疗),安慰剂组(安慰剂颗粒结合IVF-ET治疗),每组40例,另选取40名因男方因素行IVF-ET的女性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安......
作者:连方;相珊 刊期: 2018- 11
-
知柏地黄丸对糖尿病前期阴虚燥热证人群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阴虚燥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辨证为阴虚燥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知柏地黄丸治疗组(130例)及对照组(130例).观察结束共脱落及剔除病例39例,纳入统计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13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及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8粒,每日2次口服;共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Wt)、体重指数(BMI)、腰围(Wc)......
作者:龚敏;刘蔚;邹丽妍;白春英;周淑君 刊期: 2018- 11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对CD4 +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54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体质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传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中医体质,检测患者不同体质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兼夹体质35例(64.81%),单一体质12例(22.22%),平和质7例(12.96%).按......
作者:俞冲;王忠成;朱勇根;徐海峰;邹美银;汪美华 刊期: 2018- 11
-
215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中药治疗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研究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中医论治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AS)用药对患者免疫炎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15例2012年6月-2015年6月湿热型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复杂网络技术挖掘其核心处方,并采用SPSS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对免......
作者:黄旦;刘健;忻凌;张帆;宋倩;郭锦晨;周巧 刊期: 2018- 11
-
藤莓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藤莓汤(TengmeiDecoction,TMD)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例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口服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治疗组101例,口服TMD、MTX、LEF联合治疗,干预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
作者:卜祥伟;张红红;张建萍;王康;张笑栩;何毓玺;王达利;张正菊;杨蕾;相瑞阳;孟凤仙 刊期: 2018- 11
-
针推结合Bobath治疗痉挛性脑瘫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针推结合辅助Bobath三联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督调脑加局部四肢,运动组采用Bobath疗法,三联组采用针刺加推拿加Bobath疗法,共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及半年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
作者:李菲;孙琦;刘海兵;谢晶军;马妍洁 刊期: 2018- 11
-
通心络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3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同型半胱氨酸诱导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CM)和通心络干预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T-CM).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M组、T-CM组及H-CM组,采用相应培养液培养.例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
作者:位庚;常丽萍;尹玉洁;张月霞;梁小华;梁俊清 刊期: 2018- 11
-
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卵巢GDF-9/Smad2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模型小鼠卵巢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9,GDF-9)/Smad2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左归丸治疗POF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模型组(24只)、左归丸组(24只)及己烯雌酚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小鼠透......
作者:朱玲;章雅琼;彭艳丽;任锦锦 刊期: 2018- 11
-
脾气虚模型大鼠海马与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因子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表达
目的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其分裂情况,探讨脾气虚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脾气虚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每组10只.脾气虚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方法制脾气虚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及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和下丘脑组织ATP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上述组织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
作者:刘文俊;陈伟仁;宋囡;刘子怡;柴纪严;王德山;单德红 刊期: 2018- 11
动态资讯
- 1 生脉散皂苷部位对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调节作用
- 2 三拗汤类方宣肺功效的共性论析
- 3 红景天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 4 基于iTRAQ技术研究丹参酮Ⅱ A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质的影响
- 5 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临床观察
- 6 《补注洗冤录集证》第一个英译本简评
- 7 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纪要
- 8 赫尔辛宣言——涉及人体受试者的医学研究伦理原则
- 9 天癸更年软胶囊对雌性老年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体会
- 11 复方芪丹液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 12 乌灵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3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机制的比较与思考
- 14 葛根素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 15 自拟异位停方辅助治疗早期异位妊娠43例
- 16 雷公藤多甙联合多抗甲素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临床观察
- 17 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狼疮样改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18 迟发性运动障碍与SODVal9Ala多态性的关系及柴胡桃仁胶囊治疗其疗效观察
- 19 泽泻醇B抑制C3a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 20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