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及饮用100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分为肝之福组、秋水仙碱组及模型对照组,肝之福组予肝之福灌胃,每日1次,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灌胃,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均为30天.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
作者: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尧凡 刊期: 2006- 01
-
发挥中西医结合思维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总体策略应包括病因的祛除,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促进ECM降解以及改善微循环与代谢障碍,减少并发症(如门脉高压形成)等多环节.......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 01
-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及其特点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韩经寰的强肝软坚汤研究.此后有桃仁提取物、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丹参、汉防己甲素等研究.......
作者:胡义扬 刊期: 2006- 01
-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
作者:刘克洲;侯伟 刊期: 2006- 01
-
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进展
1概念认识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概念,系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导致的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几乎所有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丙型)病毒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与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具有这一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
作者:刘成海 刊期: 2006- 01
-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会议纪要
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1-24日在上海胜利召开.本次大会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首次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收到论文201篇,到会人数超过300人.会议进行特邀报告11篇,大会发言12篇,壁报交流6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
作者:刘成海;胡义扬 刊期: 2006- 01
-
非随机研究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领域中非随机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连贯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自身特点、临床复杂干预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强调了非随机研究的重要性;提出非随机研究实施和评价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特征的全面设计,尤其是研究对象、施加因素、效应指标等方面特殊性的详细描述;另一方面是偏倚控制措施、效果评估及其对结论推导等的影响.同时本文对提高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非随......
作者:杨小波;吴大嵘;赖世隆 刊期: 2006- 01
动态资讯
- 1 温胆泄浊法对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改善作用的超声研究
- 2 中药外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 3 头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4 清胰汤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所致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 5 碧玉散加味汤治疗37例慢性砷中毒的疗效观察
-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
- 7 中药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391例HIV/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8 茵栀黄联合四磨汤佐治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 9 清胰颗粒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蛋白组学表达差异性研究
- 10 CSCO-丽珠中医药与肿瘤姑息治疗健康行启动仪式在京拉开帷幕
- 11 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
- 12 加减知柏地黄汤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发育22例
- 13 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性的思路与方法
- 14 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15 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
- 16 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一氧化氮和8-异前列腺素的影响
- 17 淫羊藿苷对哮喘小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 18 IgA肾病中医邪实证候与靶器官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19 自体骨髓移植、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