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07期

论举隅英译的认知理论依据:以《内经》英译为例

张洁;罗海燕

关键词:
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医典籍的始祖——其内容包罗万象,医史天地无一不具;其思想理论传古透今,天人合一,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用辞手法,精妙绝异,几达至善,几近至美[1].近几十年来,《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日趋火热,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翻译界虽然对其中的修辞进行了解读,但大多以较为广泛使用的修辞为目标,如比喻、对偶、省略等,而对其中的举隅修辞英译研究可谓凤毛麟角,且缺乏理论支撑.时至2010年,杜福荣和张斌简单分析了互文和举隅的英译[2].而转喻的认知模型理论在某些方面与举隅思维不谋而合,因而有必要将两者予以结合分析,一方面为举隅的英译研究施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认知理论的发展提供更多实例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