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静脉滴注穿琥宁粉针剂致过敏反应1例
潘少骅;张敏慧;田华;焦一鸣;黄天本;罗文慧
关键词:静脉滴注, 穿琥宁粉针剂, 皮疹, 过敏反应, 注射部位, 瘙痒, 临床, 患者, 发热, 病理过程, 肾上腺皮质功能, 内酯琥珀酸半酯, 急性感染性疾病, 中医院急诊科, 葡萄糖注射液, 抗病毒作用, 穿琥宁注射液, 病毒性, 抑制病原体, 现报道如下
摘要:穿琥宁注射液是首批列入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必备中成药。具有解热消炎、抗病毒作用。临床效果良好。笔者2000年7月在临床应用静脉滴注穿琥宁粉针剂时引起过敏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 病历简介患者女,6岁,因发热头痛1天就诊。患者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不咳无涕,无腹泻,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检查:T 39.3℃,精神差,咽喉稍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四肢关节无畸形,无红肿,血常规未见异常。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疗经过穿琥宁粉针剂(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0603)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右手背部静脉滴注,注射成功后,不到1min,滴入药液约2ml左右时,注射部位周围出现皮疹,皮疹呈芝麻大小的丘疹,高出皮肤,潮红,范围逐渐增大到5cm×5cm左右,伴瘙痒,无水泡,发现皮疹瘙痒后,立刻停止静脉滴注。1h后皮疹开始逐渐消退,但于2h后,左侧脸部至颈部出现皮疹,潮红,症状基本同前,但潮红颜色稍浅,范围约3cm×7cm,瘙痒,持续2h多,未作任何处理,皮疹逐渐消退。 讨论穿琥宁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与碳酸氢钠的无菌冻干粉针剂,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抗病毒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能抑制细菌内毒素所引起的发热,促进发热的消退,对抗化学刺激及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病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能抑制病原体及毒素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纠正机体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加速机体受损组织功能的恢复。本例患者在此次病毒性感冒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饮食也是平时常用饮食,在用药后不到1min,注射部位周围立即出现皮疹、瘙痒,停止用药1h后皮疹开始消退。可以肯定,皮疹瘙痒是穿琥宁引起的过敏反应。患者2h后左侧脸部至颈部出现的皮疹,可能是过敏的迟发反应。查阅文献也偶见有类似过敏反应的报道〔刘建辉.穿琥宁致过敏反应1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2)∶27〕,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应加强观察,发现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