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第04期

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张希华;张培彦;刘玮;范庆云

关键词:静脉滴注, 脉络宁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患者, 应用, 腔隙性脑梗塞, 皮肤过敏试验, 过敏体质, 中药制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 不良反应,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药保护品种, 液体, 葡萄糖注射液, 临床, 静脉血栓形成, 侧肢体
摘要:脉络宁为一中药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脑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目前国内资料尚未见到脉络宁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我院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1例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患者某男,40岁,住院号001544。因言语蹇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天于2000年10月16日入院。入院时言语轻度蹇涩、右侧肢体轻度麻木和活动不利;无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无胸闷及心悸,无憋喘。查体示:体温36.2℃,脉搏72次/min,血压140/80mmHg,神志清,精神状态一般,双侧瞳孔等大、圆,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射存在,口角不歪,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尚正常,右肱二头肌及右膝腱反射活跃,余无异常。颅脑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塞”。入院后中医诊断:中风病;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治疗经过给予脉络宁注射液(南京金陵制药厂,批号:200006081)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常规速度静脉滴注,当液体滴入约50ml时,患者突感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冷汗、口唇紫绀,急测心率90次/min,血压80/50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即撤换原所滴液体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5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多巴胺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另开通道,地塞米松10mg,能量合剂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30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观察4h无不良反应。追问过去史,患者为过敏体质,且从未应用过脉络宁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葡萄糖皮试阴性,脉络宁注射液皮试阳性,证明为脉络宁注射液过敏。但其他患者在应用同批药物时未出现类似反应。 讨论脉络宁注射液是由中药玄参、牛膝提取后制成的无菌水溶液,为纯中药制剂,属国家级中药保护品种。由于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血栓性疾病,本例患者平素为过敏体质,过敏反应发生在初次应用和液体输注过程中。由此提醒我们:对于过敏体质患者,用药应极其谨慎,在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前,好做皮肤过敏试验,用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