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第04期

晕乃停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黄春林;金卓祥;文旺秀;杨霓芝

关键词:治疗眩晕, 颈性眩晕, 西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 瘀阻脑络型, 痰浊中阻, 气血亏虚, 内耳疾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重度, 年龄, 疗效和安全性, 原发性疾病, 现报道如下, 统计学处理, 精神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 哺乳期妇女, 资料, 住院病例
摘要: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成年人患病率约为10%(1)。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12月用晕乃停(即加味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西医诊断标准:(1)与头颅位置密切相关的眩晕(颈部旋转以及过屈过伸等诱发或加重眩晕)而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外伤以及全身性中毒,眼源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眩晕者;(2)X线摄片有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与增生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为痰浊中阻、瘀阻脑络和气血亏虚3个证型,并分为轻、中、重度。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排除标准:(1)经检查证实由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肿瘤、外伤及眼病等引起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2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均为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8~65岁,平均(57.4±10.4)岁;病程1~20年,平均(7.4±2.6)年;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型19例,瘀阻脑络型20例,气血亏虚型11例;眩晕程度:轻度9例,中度19例,重度22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6~65岁,平均(56.1±10.8)岁;病程3~15年,平均(6.9±2.3)年;痰浊中阻型20例,瘀阻脑络型17例,气血亏虚型13例;眩晕程度: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2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和眩晕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