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塞通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影响
甘立军;张春卉;张猛;程云涛;廖玉华
关键词:缓再流, 冠状动脉, 血塞通, 替罗非班
摘要:目的 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塞通(三七总皂甙)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39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替罗非班组(20例)和替罗非班组(19例).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 mL(0.5 mg)+血塞通400 mg,然后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0.9%氯化钠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2天;替罗非班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后,继续给予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注射1、5、10 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并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TIMI fl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详细记录注药后2 h内ST段回落幅度,48 h内各种出血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注药前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和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分级、TF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11例(55%)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57.6±12.6、46.1±9.3、49.8±10.9,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85±0.31)mm;替罗非班组注药后有8例(42%)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69.3±16.1,61.2±15.3,63.7±18.3,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40±0.21)mm.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血流改善较替罗非班组更为显著(P<0.05),2 h内ST段回落幅度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3%(6/18)和44%(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内注射血塞通+替罗非班较单用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