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通心络对AMI延迟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内皮功能、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
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急性心肌梗死延期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
摘要: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均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MI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治疗1周后行PCI,分别检测CD62P、CD63和GPⅡb/Ⅲa、ET-1、NO及血浆vWF水平,PCI术中测定冠脉内TIMI血流速度、校正的血流帧数(CTFC),同时记录PCI术前、后的无创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心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人员,40名)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治疗1周后,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及NO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且优于常规组(P<0.05,P<0.01),NO水平明显增加(P<0.01);术后30天上述指标较术后1周改善更明显(P< 0.05,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有明显提高,通心络组较常规组血流恢复更好,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提高(P<0.01),通心络治疗组改善亦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30天后再发心绞痛6例,室速/室颤3例,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猝死1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 (16/40);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2例,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 (6/40).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预防AMI患者延迟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并可改善TIMI血流、加强心脏收缩功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