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第10期

慢性病贫血的中西医病机阐微

崔乐乐;沈慰;罗梅宏

关键词:
摘要: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炎症性贫血,指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的一种贫血,其发病率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中位居第二[1,2],早发现于19世纪初,随着医学界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的认识,至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使用“慢性(疾)病贫血”这一名称.有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年龄≥65岁)中发病率已达17.4%[3],且逐年增多,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成为影响老年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AC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机制包括红细胞半衰期降低、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反应迟钝以及铁代谢紊乱[5].近年,铁调素(hepcidin)的发现深化了对ACD发病机制的认识,并对其诊断及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病程较长的特点,按照久病必虚理论,中医医家有认为“虚、毒、瘀”为其中医学病机[1],也有提出“脾运无权”为其主要机制[6].本文对ACD中西医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