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第3期文章
  • 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各药物干预组通心络胶囊0.15、0.3、0.6g/kg,阿托伐他汀2.5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生化法检测各组血脂(TC、TG、HDL-C、LDL-C)水平变化,EL......

    作者:尹玉洁;张倩;贾振华;张军芳;王宏涛;魏聪;常丽萍;孙永辉;李彩云 刊期: 2018- 03

  • 冠心病瘀毒理论与血小板—血栓—炎症网络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继发血小板的异常活化,继而于冠脉内形成血栓,导致冠脉部分或完全阻塞,终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事件.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释放和表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从而介导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中医学对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日渐深入,认为“因瘀致毒,瘀毒互结”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是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因此活血化瘀法和解毒法并用成为治......

    作者:张莹;马晓娟;史大卓 刊期: 2018- 03

  • 川芎嗪抑制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以四川产者质优.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在头痛、胸痹、瘕瘕腹痛、跌扑损伤、淤肿疼痛、经闭痛经、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2].血管重塑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而大量研究表明川芎嗪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管重塑,本研究就川芎嗪抑制血管重塑的研......

    作者:杨敏;李慧;朱博文;董杰 刊期: 2018- 03

  •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方法

    结合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特点对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方法进行探讨,明确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的发展,完善心血管疾病康复体系建设.......

    作者:刘硕;邱瑞瑾;商洪才 刊期: 2018- 03

  • 雷公藤化学活性单体及其衍生物的探讨

    在雷公藤的化学研究中,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复杂,经考证到目前为止,现已从雷公藤属植物中提取单体及其化学结构修饰的衍生物有380多种单一化合物,主要为生物碱、三萜、二萜、倍半萜及其他等,其中有130多种被证实有生物活性.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酮、去甲泽拉木醛、萨拉子酸、生物碱等,既是有效成分,也是主要有毒成分;也是近年来药理研究多的单体,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作者:秦万章 刊期: 2018- 03

  • 雷腾舒的研究及展望

    随着对雷公藤植物研究的日趋深入,其单体成分及生物活性也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中,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是从雷公藤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三环氧化物,是迄今研究发现的雷公藤植物活性成分中具有代表性、免疫抑制活性强的化合物[1,2],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3,4].但其生物学上的毒性太强.狭窄的治疗窗和强烈的毒副反应使其难......

    作者:李援朝 刊期: 2018- 03

  • 去甲泽拉木醛的研究及展望

    去甲泽拉木醛(Demethylzeylasteral)是20世纪90年代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20余年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经查阅了PubMed和CNKI中论文发表情况,截止2016年6月,PubMed收录有关去甲泽拉木醛的研究论文19篇,CNKI收录的研究论文有28篇.通过对论文发表地区的分析表明,大部分去甲泽拉木醛的研究论文由我国学者发表,也有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

    作者:杨春欣 刊期: 2018- 03

  • 雷公藤红素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雷公藤红素是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到的第一个化合物.其药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渐多;在进入21世纪后,研究加速.是雷公藤活性成分中被研究较多的成分之一,截止2017年5月15日,PubMed收录雷公藤红素研究相关论文440余篇,涉及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和Blood等.......

    作者:张登海 刊期: 2018- 03

  • 雷公藤甲素作用新机制研究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在雷公藤化学单体中是研究多、机制阐述清楚、生物活性强、药效明确、毒副作用大的成分.由此,也成为雷公藤学界争议大的议题.正是来自于它的极其稳定的生物活性机制,甲素对于多基因系列的诱导与抑制,对细胞周期的干预,是其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的共同机制依据.......

    作者:林健 刊期: 2018- 03

  • 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伤寒论》中医隐喻术语的英译

    随着中医典籍《伤寒论》的研究在博观与厚积中逐渐走向世界,理应肩负起传译中医文化之重任.然而,其译介之难莫过于其病症名、方剂名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笔者认为,将概念隐喻认知引入《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的域外传播.......

    作者:谷峰 刊期: 2018- 0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