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第12期文章
  • 三七粉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ICA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主要大动脉的管腔狭窄,是全球范围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原因[1].尽管采用强化药物治疗和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但由ICAS所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仍然较高[2].我国传统药物三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高脂血症动物主动脉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

    作者:郭瑞友;韩萍;侯荣耀;马晓维;马腾 刊期: 2018- 12

  • 从“分型辨证”到“分期辨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诊疗模式的推陈出新

    在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领域,自分型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应用以来,在规范化、客观化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陷于多重困境.探索其原因,由于该辨证模式有悖“划分”的逻辑学规则.鉴于此,本文推荐在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倡导的“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基础上建立的“分期辨证”模式.即在疾病不同时期,根据主要病机立法组方,根据次要病机、兼夹病机随症加减.从契合逻辑学规则、临床应用、科学探索等方面看,这种分期辨证模......

    作者:聂广 刊期: 2018- 12

  • 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18年11月9-10日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从事活血化瘀临床和基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本次年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中医药学院承办.史大卓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徐浩教授任秘书长,徐晓玉教授、赵英强教授、陆曙教授、林谦教授等担任大会副主席,大会特邀史大卓教授、沈剑刚教授、郭淑贞教授、王东......

    作者:蒋跃绒 刊期: 2018- 12

  • 第14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暨2018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第14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暨2018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学术会议”于2018年10月11-13日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期间,专家委员会对“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及“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王志红 刊期: 2018- 12

  • 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充分吸收两种医学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西结合过程中,国家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

    作者:雷晓明;王国佐;邓奕辉;何清湖 刊期: 2018- 12

  • 黑斑息肉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又名黑色素斑一肠息肉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唇颊黏膜和四肢末端等部位黑色素斑点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率为1/20万,其中40%~50%有家族史,主要由染色体19p13.3上的LKB1/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导致,BRG1、STRAD-a、M025-a也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当息肉......

    作者:宋亚中;崔慧娟;金宇;王垲涵;彭艳梅;刘戴维;刘凡;段桦;邱钰芹;李嫱 刊期: 2018- 12

  • 动物实验《ARRIVE声明》报告国际规范及促进结果利用的建议与思考

    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表,然而从动物实验结果有效地转换到临床试验还需要大量研究证据.动物实验研究的实施、报告、评估不充分是动物实验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2010年国际上发表了动物实验结果报告规范,即《ARRIVE声明》.该声明由20个条目组成,细化了其中11项.ARRIVE声明提供了发表动物实验所需信息详细列表.实验研究人员、稿件评审专家与杂志编辑可从前期研究方案注册与是否按照......

    作者:张雅静;刘建平 刊期: 2018- 12

  • 从抑郁症前额叶皮层-伏隔核-腹侧被盖区神经环路进行中医肝郁证研究的思路分析

    为深入研究中医学肝郁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症前额叶皮层-伏隔核-腹侧被盖区(PFC-NAc-VTA)神经环路进行肝郁证研究的思路.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症与中医学肝郁证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以及神经环路与抑郁症、中医学肝郁证的关系.分析得出抑郁症与中医学肝郁证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具有相似性,且神经环路功能结构的异常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中医学肝郁的研究提供了......

    作者:刘松林;陈雨;许乐思;岳滢滢;明浩;王梦莎;周贤 刊期: 2018- 12

  • 从现代生物学认识上火

    1背景上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轻微但易反复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燥咽干、鼻衄、目赤,并可伴有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多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辛热药食等所诱发.从现代医学看,上火既包括了一些亚健康的状态,也包含了头面部某些器官皮肤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如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等等.......

    作者:范永升 刊期: 2018- 12

  • 赖新生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耳聋的临床经验

    赖新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近年在成熟系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创“通元法”[1,2],其含通元针法与中药处方,强调“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以调和脏腑阴阳.笔者跟师学习,现摘其医案,探析赖老治疗小儿耳聋临床经验.1小儿耳聋从五脏论古今医家们对于该病大多从五脏分脏论治[3-5],赖老认为小儿稚阴稚阳,耳聋不可从单一脏腑阴阳论治,一脏虚损必引起他脏失调,故本病应从五脏整体论治.......

    作者:郑嘉乾;郑嘉怡;卢许恩;赖新生 刊期: 201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