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补肾活血颗粒辅助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辅助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DA)神经递质及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影响.方法9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两组均以西药美多巴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加服安慰剂,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脑内DA的变化情况,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及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分析治疗......
作者:李绍旦;杨明会;刘毅 刊期: 2011- 05
-
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在严格评估文献质量的基础上,使用GRADE评估证据质量.结果初检出文章680篇,终筛选出22篇RCT论文进行分析.由于各个研究干预措施不同,故进行描述性分析.疗效评......
作者:韩淑花;李浩;刘龙涛 刊期: 2011- 05
-
黄芪注射液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肾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后肾损伤的干预效果,为先心痛婴儿CPB术后肾损伤的保护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在CPB下行先心病手术的婴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于手术转流前在灌注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2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h(......
作者:提运幸;潘征夏;吴春;王刚;李洪波;李勇刚;安永;代江涛 刊期: 2011- 05
-
子宫肌瘤发病的易患因素及化瘤方的疗效
目的观察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探讨子宫肌瘤发病易患因素与肌瘤体积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0例气虚血瘀型肌瘤患者的发病易患因素情况(2005年9月-2007年9月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化瘤方治疗,对照组30例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变化,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疗效与易惠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化瘤方......
作者:谭蕾;孟炜;张婷婷 刊期: 2011- 05
-
祛敏通鼻喷膜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祛敏通鼻喷膜剂局部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作用机制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采用祛敏通鼻喷膜剂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伯克纳)治疗.7天为1个疗程,使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与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IgE水平、总鼻气道阻力(nasalairwayresistanc......
作者:陈欣欣;符绩雄;黄健 刊期: 2011- 05
-
调和肝脾方辅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调和肝脾方辅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为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开拓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实施异基因造血千细胞移植为主的27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例)从预处理开始至造血重建期间,在常规移植治疗基础上,口服调和肝脾方;对照组(13例)不予中药,余同治疗组.随访至2009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
作者:李达;刘琨;胡永珍;康颖;吴远彬;吴万垠;陈瑶;郭坤元;江志生;梁冰 刊期: 2011- 05
-
天王补心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对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的干预作用
目的评价天王补心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以及天王补心汤单独干预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01例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受试者,随机分为天王补心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天王补心汤治疗组(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临床医生总......
作者:叶人;袁拯忠;戴春秀;李伟;宋秀华;程志清;胡万华;林燕;王小云;孙书臣;何金彩 刊期: 2011- 05
-
宫腔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炎辅助生殖的妊娠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宫腔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示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31例接受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ET失败患者再次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其中,6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为试验组,65例宫腔正常患者......
作者:王梅梅;郝翠芳;包洪初;张宁;曲庆兰;葛丽 刊期: 2011- 05
-
健脾解毒方对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过程微血管密度及环氧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长期感染诱发C57BL/6小鼠胃癌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为其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H.pylori标准株悉尼株(H.pyloriSS1)灌胃的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C57BL/6小鼠诱发胃癌动物......
作者:刘宁宁;周利红;殷佩浩;王炎;范忠泽;李琦 刊期: 2011- 05
-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抗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抗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性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酒精-玉米油-吡唑复合试剂制备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活血方组、清肝方组及活血方组,另设CCl4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大鼠每天上午以酒精复合试剂灌胃,下午各中药组分别给予清肝活血方9.5g/......
作者:韩向晖;王见义;郑培永;张亚利;尤圣富;季光 刊期: 2011- 05
动态资讯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严重葡萄膜炎12例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肝损害31例
- 3 姜黄素联合极低剂量125I治疗A549肺癌小鼠的1H-MRS分析
- 4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体质特点
-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 6 冬虫夏草胶囊(女士型)对肝郁脾虚证候的调节作用:随机对照试验
- 7 银杏叶提取物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 8 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9 薏苡仁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研究
- 10 放射性直肠炎中西医治疗对比观察
- 11 复方浙贝药物血清影响K562/A02细胞积聚外排功能和细胞凋亡研究
- 12 白藜芦醇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思路
- 14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 15 5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学研究
- 16 大鼠心血瘀阻证心肌组织代谢组学的研究
- 17 祛痹镇痛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IL-1β、IL-8、VEGF表达的影响
- 18 肺泰胶囊联合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 19 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 20 从检测血中FT3、FT4、T、E2及皮质醇等指标探讨寒证热证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