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5370
邮发代号: 2-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 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 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2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3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4 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
5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6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
7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8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9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10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1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12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465.378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13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迄页.举例:1 项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709-711.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1890.〔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284.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总被引频次
-
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于2008年5月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和管理专......
作者:丁晶宏;任在方 刊期: 2008- 08
-
姜黄素对人食管癌耐药细胞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食管癌耐药细胞的作用及作为食管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可能性.方法采用20、40、80μmol/L姜黄素作用体外培养Eca-109/Taxol细胞及Eca-109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Eca-109/Taxol细胞作用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姜黄素的逆转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Eca-109/Taxol细胞的凋亡率及测定罗丹明123在癌细胞......
作者:刘华;白美玲;郭颖;张晓丽;张林西;罗强;孙黎 刊期: 2017- 05
-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晚期NSCLC miRNA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对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益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晚期NSCLC疗效监测和预测分子标记物.方法选取5例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且疗效获益的晚期NSCLC患者(简称治疗组)和3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简称肺癌组)及3名健康体检者(简称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并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运用Exiqon公司microRNAPCRARRAY芯片技术筛选检测肺癌组血......
作者:李元滨;林丽珠;关洁珊;陈昌明;左谦;林宝琪 刊期: 2016- 09
-
平胃散加减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45例
2003年5月-2006年4月,笔者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淑萍 刊期: 2008- 01
-
中药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解郁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中药组(解郁丸)28列,对照组(麦普替林)29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解郁丸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愈显率为78.6%,与麦普替林......
作者:沈振明;朱美兰;赵安全;于振剑;王丽萍;姜涛;韩毳;权长庚;于江;洪永波;罗和春 刊期: 2004- 05
-
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2425791与中风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425791与中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48例汉族中风患者(痰浊证67例、血瘀证81例),另设192名健康人作对照,并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rs1242579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布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汉族人rs12425791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中风痰浊证与对照组之间、中风血瘀证与对照组之间的分......
作者:谢娟娟;古联;陈清;吴光亮;严雁;苏莉 刊期: 2013- 01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CD62p及TNF-α、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治疗组每天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疗程1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电化......
作者:王金良;顾卫;谭峰 刊期: 2005- 04
-
熏洗1号配合放疗治疗Ⅰa~Ⅱb期子宫颈癌合并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和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首次放疗的80例Ⅰa~Ⅱb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常规放疗加用中药熏洗1号局部治疗干预20天,对照组单纯常规放疗.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无瘤生存率(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经CT证实淋巴结直径>0.9cm的病例......
作者:张培影;刘凌;王旭波;吴勉华 刊期: 2011- 08
-
电针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syndrome,CCS)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用于CCS模型复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方法造模,假手术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造模......
作者:吴生兵;何光远;周美启;曹健;高纺;杨影;曹丽丽 刊期: 2012- 05
-
补肾调经方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排卵周期GDF-9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方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超排卵周期所获卵和胚胎质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治疗组,30例)和单纯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28例).应用Westernblot法测定取卵日成熟卵泡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differe......
作者:常秀峰;杜惠兰;高星;张敏;张建平;朱爱萍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
- 2 苦参碱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 3 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 4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疗优势与临床实践
- 5 狼疮3号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研究
- 6 丹蒲胶囊对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的影响
- 7 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转运蛋白及胆固醇脂转运蛋白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8 基于冠脉造影的冠心病冠脉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 9 白芍总苷辅助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观察
- 10 汉英中医词典编译中多义词的文化保真:问题与对策
- 11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 12 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及乳房胀痛、阴道流血的影响
- 13 参附注射液与维生素C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14 补肾益气药调节哮喘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白细胞介素-6功能紊乱的实验研究
- 15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及治疗
- 16 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 17 肛瘘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 18 回康灵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 19 通心络胶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运重建后自发性改善的临床研究
- 20 灵莲花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